•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宋词

宋·李煜·破阵子①

时间:2018-2-28 10:45:35   作者:淘乐网   来源:cnxc114   阅读:4000   评论:0
内容摘要:  一、原词  四十年来家国②,三千里地山河③。凤阁龙楼连霄汉④,玉树琼枝作烟萝⑤,几曾识干戈⑥!一旦归为臣虏⑦,沈腰潘鬓消磨⑧。最是仓皇辞庙日⑨,教坊犹奏别离歌⑩,垂泪对宫娥⑾。  二、注释  ①这首词是李煜肉袒降宋、别唐入宋为囚之际所作。  ②四十年来:南唐自公元937年建国...
  一、原词
  四十年来家国②,三千里地山河③。凤阁龙楼连霄汉④,玉树琼枝作烟萝⑤,几曾识干戈⑥!一旦归为臣虏⑦,沈腰潘鬓消磨⑧。最是仓皇辞庙日⑨,教坊犹奏别离歌⑩,垂泪对宫娥⑾。
  二、注释
  ①这首词是李煜肉袒降宋、别唐入宋为囚之际所作。
  ②四十年来:南唐自公元937年建国,至公元年975年为北宋灭亡,即李煜作此词时,恰为38年,因此,言“四十年来”是举其约数,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此种用法。家国:这里指南唐王朝。
  ③三千里地:指南唐广大的国土而言。南唐为五代十国中的大国,其版图共有三十五州,方圆三千里。三千里地,也是个约数。
  ④凤阁:《全唐诗》、《词林纪事》、《南唐拾遗记》引中均作“凤阙”。凤阁龙楼:雕龙饰凤的楼阁,指古代帝王所居的宫殿、楼阁。霄汉:天河。借指高空。霄(xiāo):云霄。汉,河汉,即天河。
  ⑤玉树琼枝:吕本二主词中作“琼枝玉树”。形容树如玉,枝如琼,比喻树木的美好。玉,琼,美玉,指美好。烟萝(luó):草树茂密,被雾气笼罩着。烟,指雾气。萝,即松萝或女萝,是一种分枝茂密的隐花植物。
  ⑥几曾:何曾。识:《诗话总龟》、《南唐拾遗记》、《东坡题跋》等本中均作“惯”。识,认识,见识。干戈:干和戈是古代常用的兵器。因以“干戈”用作兵器的通称。引申指战争。干,盾牌;戈,一种长柄横刃的武器。全句意思是,不曾经历过战争。
  ⑦一旦:一天。臣虏:指被俘称臣,即成为臣下和俘虏。公元975年11月27日夜,金陵(南京)城被宋军攻破占领,李煜投降,成为俘虏,时年三十九岁。
  ⑧沈腰:形容身体消瘦。沈,即南朝梁时诗人沈约(441—513)。据《梁书·沈约传》中记载:沈约与徐勉素善,遂以书陈情于勉,言己老病,“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以手握臂,率计月小半分。以此推算,岂能支久?”后遂以“沈腰”代指人体消瘦。潘鬓:中年鬓发初白。潘,即指西晋诗人潘岳(247—300)。潘岳曾在《秋兴赋》序中云:“余春秋三十二,始见二毛。”后遂以“潘鬓”作为鬓发斑白的代称,以示年老体衰。消磨:逐渐地消耗或磨灭,这里指消磨岁月。
  ⑨最是:特别是。仓皇:匆忙而慌张。辞:辞别,离开。庙:指宗庙。古代帝王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辞庙:辞别祖先,即是离开了祖先所创建的国家。据史载,开宝八年(975)11月27日夜,南唐灭亡后,李煜离开金陵,北行投降于宋,次年正月初四,被押送到汴梁(今河南开封)。
  ⑩教坊:古代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唐初设置在宫禁中。开元二年(714),唐玄宗又在蓬莱宫侧置内教坊,在京都(长安)置左右教坊。犹奏:有本作“独奏”。
  ⑾垂泪:《历代诗余》、《南唐拾遗记》等本均作“挥泪”。宫娥:指宫女。
  三、鉴赏
  公元975年(开宝八年)11月27日夜,宋将曹彬攻破南唐都城金陵,时后主李煜正在宫中宴乐。曹彬“整军成列,至其宫城”,李煜乃“开门奉表纳降”,南唐王朝覆灭。次日清晨,奉曹彬之命,李煜与子弟四十五人被押往汴京。据马令《南唐书》载其时情景为:“煜举族冒雨乘舟,百司官属仅千艘。煜渡中江,望石城泣下,自赋诗云:‘江南江北旧家乡,三十年来梦一场。吴苑宫闱今冷落,广陵台殿已荒凉。云笼远岫愁千片,雨打归舟泪万行。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闲坐细思量’。”又有龙衮《江南野史》中记载:“后主与二弟太子与下登舟赴阙,百司官属仅千艘。将发,号泣之声溢于水陆。既行,后主于舟中时泣数行下,曹诗云云。”由此可见李煜当时感于时变,曾有诗记写别情。开宝九年正月初四,李煜押至汴京,从此开始了他“以泪洗面”的臣虏生活。这就是这首词写作的背景情境。
  词的上片写南唐家国曾有的壮阔和作者为君立国的自豪,以奢华生活的快乐与安逸为基,寄寓作者国破家亡的痛悔之情。开篇两句直接叙述,平平无奇,但却“语意宏阔、气势沉雄。”南唐自公元937年建国,历经先主李昪、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三代,于公元975年为北宋所灭,共三十八年近“四十”个春秋,所以说“四十年来家国”。南唐版图曾有三十五州之广,方圆三千余里,故称“三千里地山河”。这二句看似实事实写,但其实细一玩味,其中实在是蕴含了无限的留恋和无限的感慨,悔恨与自责之情也隐约可见。先人基业,富饶山河,竟由自己无端断送,个中应有多少的悲苦和感恨呵!三四句为“家国”、“山河”作补,写南唐宫殿的豪华壮美和繁华景色,实际上也是在指陈“几曾识干戈”的原因,更是在为国破家亡由自己承担感到无奈和自责。李煜本是一个“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太平天子,其感于国势日隳,却无力挽回,于是苟且偷安,沉湎声色,宫廷生活为他的这一切想法和做法也提供了天然的土壤,他置国事、政事于不顾,或优游宴乐,或吟诗赋词,或求仙问佛,以至朝政荒废,不堪一击。陆游《南唐书·后主纪》中载:“后主以军旅委皇甫继勋,机事委陈乔、张洎,又以徐元瑀、刁衎为内殿传诏。而遽书警奏日夜狎至,元瑀则屏不以闻。王师屯城南十里,闭门守陴,后主犹不知也。”群臣都知亡国在即,而李煜却听信张洎等人胡言,“益自安”,昏聩如此,国能不亡?国破之后,李煜感悟前因后果,才方有所体会,所以,“几曾识干戈”反思的味道较重,悔恨、自责的感情也相当真切。如今人白苹洲语:“这一句,使上片结论,有猛然顿住、令人喷醒之感。虽为哀痛之语,却不乏千钧之力,虽听之突兀,但感之自然,可见作者倚声作句之精熟和自如。”
  词的下片写亡国之痛。起句承上片“几曾识干戈”句,以“一旦”二字“喝起”,前面的悔不当初之意更强,后面的不虞之痛更盛,既是叙事,也是抒情,料想今后生活情景,悲从中来,苦不堪言,此情何能写之?无奈用典,喻写其意罢了。“最是仓皇”与“一旦”相接,既是未期而来,当然难免“仓皇”,这里不仅是情状上的描写,也是作者六神无主、前途未卜的一种传神写照。“辞庙日”即为诀别故国,这既是李煜个人命运的转折,也是南唐王朝的覆亡,兹事体大,但却只有“教坊犹奏别离歌,挥泪对宫娥”的情景,李煜身上那种特有的文人情怀和声色之恋显露无遗。难怪苏轼于《东坡志林》中批评他:“后主既为樊若水所卖,举国与人,故当恸哭于九庙之外,谢其民而后行,顾乃挥泪宫娥,听教坊离曲哉。”不过即便如此,词中意境之凄惨仍是极强,虽未直言悔、痛,但言外之意已十分明白。
  全词语言浅近,明白如话,但又情深意切,曲致婉成,是“其辞脱口而出无一矫揉装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听知者深也。”(王国维《人间词话》)。吴梅《词学通论》中曾评说:“二主词,中主能哀而不伤,后主则近于伤矣!然其用赋体不用比兴,后人亦无能学者也。”李煜的这首词,就是这种风格的代表作。

标签: 李煜 破阵子 
相关评论

淘乐网淘乐网淘乐网淘乐网淘乐网淘乐网淘乐网淘乐网

  Copyright ? 2013---2018 淘乐传播有限公司对本站拥有管理权和所有权 联系方式QQ:754200824 邮箱:cnxc114@126.com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本网站免责声明:网站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均来自网络和网友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内容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帮助删除,谢谢合作!

豫ICP备15034738号-1 淘乐网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