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历史

大明第一冤案:一代功臣于谦成罪臣,行刑当日天降大雨,围观百姓悲恸大哭

时间:2020-8-27 6:14:10   作者:淘乐网   来源:cnxc114   阅读:0   评论:0
内容摘要:...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明代名臣于谦的一首托物言志诗。
  诗中作者以石灰自比,表达了不论是面对千锤万凿还是烈火焚烧,即使是个人粉身碎骨也要护得国家周全的精神,表现了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与坚守高洁情操的官员宗旨。
  诗中于谦处处以石灰自比,而他不仅仅是在诗句中表明心志气,他的一生也在践行着自己的人生准则,他用自己的一生表明了心迹、捍卫了明朝,而于谦之死更是成为大明第一冤案,当时百姓夹道痛哭,上天都伤心天降大雨。
  一、生而为国
  由朱元璋建立的明朝是中国历史少有的对于北方游牧民族不妥协的王朝,不纳贡、不和亲、不割地、不赔款,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当然这也为后世子孙频频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埋下了伏笔。
  就在朱元璋去世的同年,杭州府钱塘县于家诞下一子,名于谦。于氏一族在当地是名门望族,于谦的曾祖父曾经是朱元璋朝中的大官,出于家学传统,于谦受到的教育非常良好。
  少年于谦也是志存高远,对于以身殉节,报效国家的文天祥非常敬佩。文天祥的诗句更是奉为经典,他把文天祥的石像立于座位一侧,日夜参拜,并一直提醒与反思自己的行为,几十年如一日。
  七岁时,于谦出游,当时有位游方和尚就预言这个孩子是“将来能够拯救时局的宰相之才。”永乐十九年,二十三岁的于谦就高中进士,入仕为官。
  二、为官之路
  宣德元年,汉王朱高煦起兵谋反,于谦随着当时的明宣帝朱瞻基亲征叛军。到朱高煦呈现兵败之势投降之际,明宣宗让于谦出面数落朱高煦的罪行。
  于谦将汉王的罪行一一罗列,并声色震厉的朗读,在于谦的大义凛然的骂声中,汉王连连俯首认罪,自称罪该万死。
  宣宗因为这件事对于谦另眼相看,赏识有佳,让他升任委派至江西巡抚,在地方做官期间,于谦为很多百姓平反了很多冤假错案,对于当地的贪官污吏也给予最为严厉的打击,同时还兴修水利,为当地百姓谋求福祉。
  随之而来就是于谦的威望不断升高,所管辖的地域也更为宽广。但无论是巡抚河南、山西还是江西等地,他都一直坚持为官为民,执政为民的本分,堪称一代功臣。
  明宣宗对于谦非常信任,让他巡抚多地,与众多朝廷大员希冀的升官发财不同,于谦一直希望人民安居乐业,造福地方。
  面对黄河决堤,他联系各方积极主动赈灾、修堤;面对大同府,豪族侵占民田,无法无天,他运用铁腕手段治理,甚至先斩后奏,当机立断。
  但于谦执政生涯前期政治上有着"三杨"贤臣与皇帝的支持,随着先帝去世,小皇帝继位,加上宦官王振的把持朝政,于谦的政治生涯越来越如履薄冰。
  三、两袖清风
  在为官期间,于谦一直为民奔走,从未利用过自己的权力为自己谋求财富。当时朝廷宦官王振执掌内阁,小皇帝又刚刚继位,整个大明朝人事的任命都落在了宦官王振手里,可谓是大权在握。
  无论是当代朝臣还是希望求得一官半职的学子,大都对于王振俯首称臣,甚至每每见到王振都带上金银财宝贿赂,希望王振能在皇帝面前帮他美言几句。而当时于谦每次进京奏事,都不带任何礼品,甚至连王振都不愿意去见。
  有些为人圆滑的官员劝他:"哪怕带一些土特产表明一下对于王振的态度也是可以的,"但于谦却是潇洒一笑,甩了甩自己的袖子,说道:"唯有两袖清风尔。"他还特意写了一首《入京》来表明自己清政、廉洁的心意。
  然而王振对于这类油盐不进的官员却很是恼火,于是在谋划下构陷与罗织于谦的罪名,成功使得于谦下狱。
  但奈何不住民意汹涌,于谦入狱的消息传出,数以万计的百姓纷纷请愿联名上书,皇帝对于这个情况也是无可奈何。
  王振为了避免影响于事态进一步扩大,只得放了于谦,可惜于谦即使被无罪释放,官职还是被刻意打压降低。
  四、悬守孤城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小人误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日益荒于朝政的朱祁镇与手下的宦官王振对于国家的把控越来越差。
  当时瓦剌人向大明提出了互市的要求,而王振与朱祁镇都错估了当时的明朝的国力,悍然拒绝,并果断对瓦剌用兵。
  当时朱祁镇与王振对于这次用兵都各怀目的,朱祁镇希望的是能够一举建立功勋,成就跟太祖皇帝朱元璋一样的功绩,名留青史;而王振则是希望大军通过自己老家时,能够展现自己号令三军的威严,衣锦还乡,展现自己的威风。
  两人不谋而合,朱祁镇更是御驾亲征,然而由于小人当权,军政无法统一,指挥更是无法做到协调,导致了土木堡之变,几十万大军被瓦剌军击败,主力军队都死伤殆尽活变成俘虏,明朝皇帝也被俘,宦官王振更是被处死。
  当此时,守护北京的主要军队已经消耗殆尽,北京城更是无险可守门户大开,灭亡明朝一统天下的机会就在眼前,瓦剌军立马挥师南下,目标北京,直取京城,灭亡明朝。
  而朝中大臣更是人心惶惶,朝中无君,朝外无将,当时的主流风气是主张南迁,放弃北方的首都。
  而当时的于谦却站了出来,极力主战,并另立郕王朱祁钰为新的国君。他主动收拢土木堡溃败的明军,并整合北京城中的资源,组织起一支新的部队,并向明朝各地发布勤王的政令。
  整顿好一切后,便亲自率领北京城中军民,抗击瓦剌军,经过无数次的反复易手,甚至一度于谦自己都身处战场最前线指挥,明军终于把瓦剌军挡在了北京城外。也给瓦剌军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加上各地的勤王军队陆续到达,不得以瓦剌军只得撤军,北京城与明朝得以保全。于谦可谓是"挽狂澜之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五、大明第一冤案
  京都保卫战后,于谦的声望达到了顶点,新皇帝朱祁钰自然以他为尊。但于谦并未居功自傲,对于生活和执政态度依然秉承以前的民贵君轻。
  但随着新皇帝位的逐渐稳固,家天下的弊端初显,新皇废除了被俘虏的皇帝立下的太子,定下了新的太子。
  可惜天不随人愿,新皇与新太子先后早早的病死,由于谦立下的皇帝后继无人。于谦本想再立之前被废除的太子为皇,但是被政敌捷足先登,发动夺门之变,率先拥立朱见深为新皇帝,并把于谦定为阻碍新皇登基的反贼,成为罪臣的于谦因此落狱。
  政敌为他罗织了很多罪行,本来新皇也不想处死于谦,但是碍于各方面的压力,只能下达杀死于谦的命令。
  1457年正月二十三日,为行刑当日,昔日的大明捍卫者如今却沦为罪臣。天上乌云密布,天降大雨,老天都为他动容。无数的百姓围观在周围,为这位于谦大人求情,更有人当场悲恸大哭。
  但新皇朱祁钰诏令如铁,群情激奋却也不能拯救这位大明功臣。当时行刑的刽子手也何尝不知这位是有功之臣,但却死于自己刀下,当此时这位刽子手行刑后也自刎谢罪,因为他深感自己罪孽深重,把如此有功之臣都给杀了,只能以死谢罪。
  而当锦衣卫抄没于家府邸时,如刽子手一般深感羞愧的事情再次发生。作为皇帝御前的最高权力机关,锦衣卫抄没的高官显贵可谓不计其数,可却第一次发现这样的府邸。
  家徒四壁,金银财宝不见其踪,就连唯一锁着的柜子里都是先皇所赠的蟒衣跟杀敌所用的兵器。单单就这等清廉坚贞之臣却落得如此下场,在场的锦衣卫无不动容,潸然泪下。
  于谦他最终也做到了跟自己偶像文天祥一般的伟大,杀身成仁以告慰国家,于谦的悲剧更是那一个时代一个封建王朝所存在的悲剧。
  上层的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统治地位,不得不将如此有功之臣杀了作为政治斗争的筹码,而于谦则成为了残酷政治斗争牺牲的棋子。
  由此可见一个开明,懂得体恤功臣的国家比起所谓的封建王朝要更为重要。只有当一个国家真正体会到了何为民族,何为为民请命,民众如此人人皆是文天祥。正因为开放开明的制度,这才使得新中国不会有更多的于谦蒙受不白冤屈。

标签:大明 第一冤案 功臣 于谦 罪臣 行刑 以身殉节 朱高煦 朱瞻基 


相关评论

淘乐网淘乐网淘乐网淘乐网淘乐网淘乐网淘乐网淘乐网

  Copyright @ 2013---2020 淘乐网对本站拥有管理权和所有权 联系方式QQ:754200824 邮箱:cnxc114@126.com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本网站免责声明:网站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均来自网络和网友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内容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帮助删除,谢谢合作!

豫ICP备13013904号-4 淘乐网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