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传记

《中华名人百传》孔子

时间:2014-3-13 15:36:57   作者:淘乐网   来源:主题阅读网   阅读:1654   评论:0
内容摘要:  孔子出生在鲁国的昌平乡陬邑。他的祖先是宋国人,名叫孔防叔。防叔生了伯夏,伯夏生了叔梁纥。叔梁纥与姓颜的女子野合而生下了孔子,是在尼丘山向神灵祈祷后才得孔子的。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出生。生下来的时候头顶中间下凹,所以起名叫丘。字仲尼,姓孔。  孔丘刚出生不久叔梁纥就去世了,葬在...
  孔子出生在鲁国的昌平乡陬邑。他的祖先是宋国人,名叫孔防叔。防叔生了伯夏,伯夏生了叔梁纥。叔梁纥与姓颜的女子野合而生下了孔子,是在尼丘山向神灵祈祷后才得孔子的。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出生。生下来的时候头顶中间下凹,所以起名叫丘。字仲尼,姓孔。
  孔丘刚出生不久叔梁纥就去世了,葬在防山。防山在鲁国东部,因此孔子无法确知他父亲的墓在哪里,是母亲对他隐瞒了这件事。孔子小时候做游戏,常常摆设俎豆等祭器,模仿祭祀时的礼仪动作。孔子的母亲去世后,就把灵柩暂时停放在五父衢的路旁,大概是出于慎重而没有马上埋葬。陬邑人车免父的母亲告诉了孔子他父亲的墓地,然后他才把母亲的灵柩运往防山和父亲合葬在一起。
  孔子腰间还系着孝带,季氏设宴款待名士,孔子前往赴宴,阳虎拒斥他说:“季氏款待的是名士,不敢让你参加。”孔子于是退出。
  孔子十七岁的时候,鲁国大夫孟矨子病危,告诫他的嗣子懿子说:“孔丘,是圣人的后代,祖先在宋国败落。他的先祖弗父何当初本来是宋国的继承人,让位给弟弟厉公。
  等到正考父时,辅佐戴公、武公、宣公,三次受命一次比一次恭敬,所以鼎上的铭文说:
  ‘第一次受命时曲身而受,第二次受命时弯腰而受,第三次受命时俯身而受,走路时靠着墙跟走,也没有人敢侮辱我。用这个鼎煮面糊,煮稀粥,以此糊口度日。’他的恭谨节俭到了这种程度。我听说圣人的后代,虽然不一定当国执政,但必定会有显达的人出现。
  现在孔丘年少而喜好礼仪,大概就是要显达的人吧?我马上就要死了,你一定要拜他为师。”等到孟矨子去世之后,懿子和鲁人南宫敬叔就去向孔子学礼。这一年,季武子去世,平子继位。
  孔子家境贫寒而且地位低贱。等到成年后,孔子曾经做过季氏的门下小吏,负责管理仓库,出纳钱粮计算得清楚准确;又当过管理牧场的小吏,牲畜繁殖得很好。于是被提升为管理营建的司空。不久离开鲁国,在齐国受到排斥,在宋国、卫国遭到驱逐,在陈国、蔡国之间遭受围困,于是又返回鲁国。孔子身高九尺六寸,人们都叫他“长人”,觉得他跟常人不同。因为鲁国再次善待他,所以他返回鲁国。
  鲁人南宫敬叔对鲁君说:“请让我和孔子一起到周去。”鲁君给了他一辆车,两匹马,一个僮仆,随他出发到周去学礼,据说见到了老子。告别离去时,老子送他说:“我听说富贵的人送别时赠送财物,仁德的人送别时赠送言辞。我不能够富贵,就盗用仁德之人的名号,用言辞为你送行,这些言辞是说:‘聪明洞察的人常常靠近死亡,这是因为他喜欢非议别人。博学善辩、见识广大的人常常危及自身,这是因为他喜欢揭发别人的罪恶。做子女的不应该只想到自己,应该一心想着父母,做臣子的不能够只顾及自己,而应该一心想着君主。’”孔子从周室返回鲁国,门下的弟子渐渐多了起来。
  这个时候,晋平公荒淫无道,六卿专权,攻打东方的诸侯;楚灵王军力强大,侵犯中原各国;齐国是个大国而靠近鲁国。鲁国弱小,依附楚国就会惹恼晋国;依附晋国那么楚国就会前来讨伐;侍奉齐国如果不周到,齐军就会侵犯鲁国。
  鲁昭公二十年,孔子大约已经三十岁了。齐景公和晏婴来到鲁国,景公问孔子说:
  “从前秦穆公国家弱小而且地处偏僻,为什么能够称霸呢?”孔子回答说:“秦国,国家虽小,但志向远大;地方虽然偏僻,但施政却很公正。您亲自推举用五张羊皮赎回来的百里奚,封给他大夫的爵位,把他从拘禁中解救出来,跟他交谈了三天,就让他主持国政。
  凭借这些而奋发进取,即使称王也是可以的,称霸还小了些。”景公听了很高兴。
  孔子三十五岁时,季平子和絥昭伯因为斗鸡的缘故得罪了鲁昭公,昭公率军攻打季平子,季平子和孟氏、叔孙氏三家共同攻打昭公,昭公的军队战败,逃到齐国,齐国把昭公安置在乾侯。此后不久,鲁国发生内乱。孔子来到齐国,做了高昭子的家臣,想通过高昭子接近齐景公。孔子和齐国的乐官谈论音乐,听到《韶》乐,就学习起来,三个月尝不出肉味,齐国人都称赞他。
  齐景公向孔子询问为政之道,孔子说:“国君要像个国君,臣子要像个臣子,父亲要像个父亲,儿子要像个儿子。”景公说:“好啊!真要是国君不像国君,臣子不像臣子,父亲不像父亲,儿子不像儿子,即使有很多粮食,我怎么能吃得着呢?”另一天又向孔子询问为政之道,孔子说:“为政的要点在于节省财力。”景公听了很高兴,打算把尼溪的田地封给孔子。晏婴劝阻说:“儒者圆滑善辩,不能用法来约束他们;高傲而且自以为是,很难把他们作为臣下来驾驭;推重丧事,竭尽哀伤之能事,不惜破产来追求厚葬,不能使这种做法成为风气;到处游说求取官禄,不能让他们治理国家。自从大圣大贤去世以后,周室已经衰微,礼乐制度残缺毁坏也有很长时间了。如今孔子过分讲究仪容服饰,制定繁琐的上朝下朝的礼仪,刻意追求举止行走合乎规矩,这些繁文缛节让几代人都学不完,一辈子也弄不清楚。国君想用这些东西来改变齐国的风俗,这不是引导百姓的好办法。”此后景公只是很有礼貌地接见孔子,不再向他询句礼仪的事情。有一天,景公劝留孔子说:“给你季氏那样高的待遇,我做不到。”就用上下卿之间的礼节来对待孔子。齐国的大夫想害孔子,孔子听说了,齐景公说:“我老了,不能任用你了。”孔子于是离开齐国,回到鲁国。
  孔子四十二岁时,鲁昭公在乾侯去世,定公继位。定公继位后的第五年,夏天,季平子去世,桓子继承了他的职位。季桓子挖井时得到一个陶罐,里面有个像羊的东西,去问孔子,并且说“得到一只狗”。孔子说:“据我所知,是羊。我听说,山林中的怪物是夔和罔阆,水中的怪物是龙和罔象,土中的怪物是不雌不雄的坟羊。”
  吴国讨伐越国,摧毁了越国都城会稽,得到一节骨头,长度就占满了一车。吴国派使者问孔子:“什么骨头最大?”孔子说:“大禹把群神召集到会稽山,防风氏来晚了,大禹就杀了他,暴尸示众,他的骨头一节就占满一车,这就是最大的骨头了。”吴国使者问:
  “谁是神呢?”孔子说:“山川的神灵能够兴云致雨造福天下,负责监守山川并按时祭祀的就是神,守卫社稷的是公侯,都隶属于王者。”吴国使者说:“防风氏的职守是什么?”孔子说:“汪罔氏的首领监守封山、禺山,是矨姓。在虞、夏、商时期叫汪罔,在周代叫长翟,现在叫做大人。”吴国使者问:“人的身高是多少?”孔子说:“僬侥氏身高三尺,是最矮的。
  高的不超过三丈,算是最高的。”于是吴国使者说:“真是了不起的圣人啊!”
  季桓子有个名叫仲梁怀的宠臣,和阳虎有嫌隙。阳虎想驱逐仲梁怀,公山不狃阻止了他。这年秋天,仲梁怀更加骄横放肆,阳虎把他抓了起来。季桓子发怒,阳虎就把季桓子也囚禁起来,跟他订立盟约后才释放了他。阳虎从此更加轻视季氏。季氏也超越本分凌驾于鲁国公室之上,他的家臣掌管国家大权,所以鲁国从大夫以下都不守本分,背离了常道。所以孔子不愿意做官,退回来研究整理《诗》、《书》、《礼》、《乐》,弟子越来越多,直至很远的地方,都有人前来向他求教。
  定公八年,公山不狃失宠于季氏,利用阳虎作乱,想废掉三桓的嫡嗣,改立他们的庶子中平时被阳虎喜欢的人,于是抓住了季桓子。桓子用计骗他,得以逃脱。定公九年,阳虎作乱失败,逃到齐国。这时孔子五十岁。
  公山不狃凭借费邑反叛季氏,派人来召孔子。孔子探索因循守礼的治国之道已经很久了,却抑郁无处施展,没有人能任用他,不由说道:“当初周文王、周武王在丰、镐兴起而统治天下,如今费邑虽小,或许与丰、镐也差不多吧!”想应召前往。子路不高兴,劝阻孔子。孔子说:“他们召我去,难道能让我白跑一趟吗?如果任用我,我就可以在东方推行周朝的礼乐制度啦!”然而最终也没有去成。
  这以后定公任命孔子为中都的长官,到任一年,四方官吏都效法他。由中都的长官升为司空,又由司空升为大司寇。
  定公十年春天,与齐国讲和。夏天,齐国大夫黎钅且对齐景公说:“鲁国重用孔丘,势必危及齐国。”于是派使者告诉鲁君举行友好会盟,在夹谷相会。鲁定公打算不作任何戒备就乘车前往。孔子兼理会盟事宜,说:“我听说办理文事一定要有武备,办理武事一定要有文备。古代诸侯出国,一定要配齐文武官员随从。请带上左右司马一起前往。”
  定公说:“好。”就带了左右司马随行。与齐侯在夹谷相会,修建了会盟的坛台,设有三级台阶,先以简略的礼节相见,然后拱手揖让登上台阶。双方馈赠应酬的仪式结束后,齐国的主管官员快步上前请示道:“请演奏四方各族的舞乐。”景公说:“好。”于是齐国的乐队以旌旗为先导,头插羽毛,身披皮衣,手持矛、戟、剑、等兵器,鼓噪喧闹而至。孔子快步行进,一步一阶向台上走,还没登上最后一级台阶,就举起袖子一挥,说道:“我们两国国君举行友好相会,为什么在这里演奏夷狄的舞乐!请命令有司让他们下去!”有关官员让他们下去,他们不走,左右看着晏婴和景公的眼色。景公心中惭愧,挥手让他们下去。过了一会儿,齐国的主管官员快步上前请示道:“请演奏宫中的乐曲。”景公说:
  “好。”于是齐国的戏谑艺人和侏儒边舞边唱走上台来。孔子快步前行,一步一个台阶往上走,还没有跨上最后一级台阶,就说:“百姓迷惑戏弄诸侯,论罪当斩!请命令有司执行!”有关官员依法将他们处以腰斩之刑,这些人顿时手足异处。景公畏惧震动,知道在道义上不如鲁国,回国后大为恐慌,对他的大臣们说:“鲁国的大臣用君子之道辅佐自己的国君,而你们却用夷狄之道教我,使我得罪了鲁国国君,这该怎么办呢?”有关官员上前回答说:“君子有过就用实际行动道歉认错,小人有过就用花言巧语道歉认错。国君如果痛悔,就用实际行动道歉认错。”于是齐侯就把侵占的郓、汶阳、龟阴的土地归还给鲁国,以示道歉。
  定公十三年夏,孔子对定公说:“大臣不得收藏兵器,大夫的封邑不得营建长三百丈的城墙。”就派仲由去当季氏的家宰,准备毁掉季孙、孟孙、叔孙三家封邑的城墙。于是叔孙氏先把絥邑的城墙拆毁了。季孙氏将要拆毁费邑的城墙,公山不狃、叔孙辄率领费邑的人袭击鲁国。定公和季孙、孟孙、叔孙三人进入季氏的住宅,登上季孙武子的高台。
  费邑人进攻他们,没能打进去,但已经逼近定公的台侧,孔子命令申句须、乐颀下台反击费邑人,费邑人败退。鲁国人乘胜追击,在姑蔑打败了他们。公山不狃和叔孙辄二人逃往齐国,于是拆了费邑的城墙。将要拆毁成城,公敛处父对孟孙说:“拆毁了成城,齐国人必定会进逼到我们的北门。况且成城是孟氏的屏障,没有成城也就没有孟氏了。我将不会拆毁它。”十二月,定公围攻成城,没能攻下。
  定公十四年,孔子五十六岁,由大司寇代理丞相职务,面有喜色。弟子说:“听说君子在祸难来临时不畏惧,大福到来时不喜形于色。”孔子说:“有这样的话。但不是还说‘乐在身居高位而能礼贤下士’吗?”于是诛杀了扰乱国政的鲁国大夫少正卯。参与国政三个月,贩卖猪羊的人不敢哄抬物价;男女行人在路上都分开行走;掉在路上的东西没有人去捡;四方旅客来到鲁国城邑,不用向官员求情行贿,都能得到很好的照顾,满意而去。
  齐国人听说后很害怕,说:“孔子主持政事一定能够使鲁国称霸,如果称霸,我国离鲁国最近,我们就会先被吞并了。何不送给鲁国一些土地呢?”黎钅且说:“请先试着阻止它;阻止不成,就送给它土地,这也不算晚。”于是从齐国国内挑选了八十名美丽的女子,都穿上华丽的衣服并且会跳《康乐》之舞,再加上身有花纹的马三十驷,全都送给鲁君,把女乐和纹马都安置在鲁国都城南边的高门外。季桓子穿着便服再三前去观看,打算接受这些礼物,就告诉鲁君外出巡游,整天去观赏齐国赠送的美女和纹马,政事也懈怠下来。子路说:“先生可以离开鲁国了。”孔子说:“鲁国现在就要举行郊祭,如果按礼法把祭肉分给大夫,那么我们还可以留下来。”季桓子终于接受了齐国送来的美女,连续三天不过问政务;郊祭后,又没有把祭肉分给大夫们。孔子于是离开鲁国,在屯地留宿过夜。师己前来送行,说:“先生并没有罪。”孔子说:“我唱歌可以吗?”于是唱道:“那些女人的口,可以把大臣赶走;如果亲近那些女人,就可以使人国破身亡。悠闲啊悠闲啊,我只有这样度过岁月!”师己返回,季桓子说:“孔子说了些什么?”师己据实报告。季桓子长叹一声说:“先生怪罪我是因为我接受了齐国那群女子的缘故啊!”
  孔子于是来到卫国,住在子路的妻兄颜浊邹家里。卫灵公问孔子:“在鲁国得到的俸禄是多少?”孔子回答说:“俸禄是粟米六万小斗。”卫国人也给他粟米六万小斗。过了不久,有人在卫灵公面前诋毁孔子。灵公派公孙余暇监视孔子的出入。孔子担心在这里获罪,住了十个月,就离开了卫国。
  孔子将要去陈国,经过匡城,弟子颜刻赶车,用马鞭指着一处城墙说:“从前我进这个城,就是从那个缺口进去的。”匡地人听到后,以为是鲁国的阳虎。阳虎曾经残害过匡地人,匡地人于是就围困了孔子。孔子的长相跟阳虎相似,所以被困了整整五天。颜渊后来才赶到,孔子说:“我以为你死了。”颜渊说:“先生健在,我颜回怎么敢死呢!”匡地人围捕孔子越来越急迫,弟子们都很害怕。孔子说:“周文王死后,周朝的礼乐制度不是就在这里吗?上天如果要毁掉这种制度,就不会让我们这些后死的人认识这种制度并且承担维护它的责任。上天既然不想毁掉这种制度,那么匡地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孔子派随从到卫国宁武子那里做家臣,然后才得以脱身离去。
  孔子离开匡地就到了蒲地。过了一个多月,返回卫国,住在蘧伯玉家里。卫灵公有个名叫南子的夫人,派人对孔子说:“四方各国的君子不受侮辱而想跟我们国君结为兄弟关系的,必定要来见我们夫人。我们夫人愿意见你。”孔子先是婉言推辞,后来不得已只好去见她。南子在细葛布帷帐中等待,孔子进门,向北跪拜行礼。南子在帷帐中回拜答礼,身上的环佩玉饰撞击出清脆的响声。孔子说:“我本来不愿见她,既然见了,就要按礼仪行事。”子路仍不高兴。孔子起誓说:“假如我做得不对,上天一定厌弃我!上天一定厌弃我!”他们在卫国住了一个多月,卫灵公和夫人南子同坐一辆车,宦官雍渠陪侍在右侧,出了宫门,让孔子乘坐第二辆车跟随,大摇大摆地从街市经过。孔子说:“我没见过喜好德行就像喜好美色一样的人。”于是感到厌恶,离开卫国,到曹国去。这一年,鲁定公去世。
  孔子离开曹国来到宋国,和弟子们在大树下演习礼仪。宋国的司马桓?想杀孔子,就把大树砍了。孔子只好离去。弟子说:“可以快点走了。”孔子说:“上天赋予我传播德行的使命,桓?能把我怎么样?”
  孔子到了郑国,和弟子们走散了,孔子独自站在外城的东门。郑国有人对子贡说:
  “东门那里有个人,他的额头像尧,脖子像皋陶,肩膀像子产,然而从腰部以下比禹短三寸,狼狈得像一只丧家之犬。”子贡据实告诉孔子。孔子高兴地笑道:“那人形容我的相貌,这无关紧要。但他说我像一只丧家之犬,真是这样呵!真是这样呵!”
  孔子来到陈国,住在司城贞子家里。过了一年多,吴王夫差讨伐陈国,夺取三座城邑而后离去。赵鞅攻打朝歌。楚国围攻蔡国,蔡国把都城迁到靠近吴国的地方。吴王在会稽打败越王勾践。
  有一只隼落在陈国宫廷死了,鸟身被眓木做的箭贯穿,箭头是用石头做的,箭长一尺八寸。陈盡公派使者询问孔子。孔子说:“隼是从很远的地方飞来的,这是肃慎人的箭。从前周武王攻灭商纣后,沟通了跟九夷百蛮的联系,让他们各自进贡地方特产,让他们不要忘记自己的职责和义务。于是肃慎人进贡用眓木做箭杆、用石做箭头的箭,长一尺八寸。先王为了显示他臣服远方的盛德,就把肃慎箭分给长女太姬,把她嫁给虞胡公,并把虞胡公封在陈国。把珍宝玉器分赐给同姓诸侯,表示亲上加亲;把远方的贡品分赐给异姓诸侯,让他们不忘记服从王命。所以把肃慎箭分赐给陈国。”陈盡公就派人试着到旧府库中去查找,果然找到了这种箭。
  孔子在陈国住了三年,正逢晋、楚争霸,轮番讨伐陈国,加上吴国侵犯陈国,陈国经常受到侵掠。孔子说:“回去吧!回去吧!我们这批人中有些弟子志向远大,只是行事有些疏阔,他们有进取心,没有忘记自己的初衷。”于是孔子离开陈国。
  经过蒲地,正遇上公孙氏凭借蒲地发动叛乱,蒲地人扣留了孔子。弟子中有个叫公良孺的,带了自己的五辆车跟随孔子。他身材高大,为人贤能,勇敢有力,对孔子说:“我以前跟随先生在匡地遇险,现在又在这里遇到危难,这是命中注定的。我和先生一再遭遇危难,宁愿搏斗而死。”他跟蒲地人拚命搏斗。蒲地人害怕,对孔子说:“如果你们不去卫国,我就放你们出去。”孔子和蒲地人订立了盟约,蒲地人放孔子他们从东门出去。孔子于是前去卫国。子贡说:“怎么可以违背盟约呢?”孔子说:“盟约是在被胁迫的情况下订立的,神灵不会认可。”
  卫灵公听说孔子来了,十分高兴,亲自到郊外迎接,问孔子:“可以讨伐蒲地吗?”孔子回答说:“可以。”灵公说:“我的大夫们认为不可以。如今蒲地是卫国抵御晋、楚的屏障,用卫国来讨伐它,恐怕不可以吧?”孔子说:“蒲地的男子有誓死效忠卫国的信念,妇女有保卫西河这块土地的愿望。我们所要讨伐的,不过是四五个叛乱的头目。”灵公说:
  “好的。”但是并没有去讨伐蒲地的叛乱。
  卫灵公年迈,懒得处理政务,又不任用孔子。孔子慨叹说:“如果有人任用我,一年就可以扭转局面,三年就能大见成效。”孔子于是离开卫国。
  佛筭担任中牟的长官。赵简子攻打范氏和中行氏,讨伐中牟。佛筭反叛赵简子,派人去召孔子。孔子想去。子路说:“我从先生那里听说,‘亲自做坏事的人,君子不到他那里去’。如今佛筭亲自占据中牟发动叛乱,先生却想到他那里去,这是为什么?”孔子说:“有过这样的话。但我不也说过坚硬的东西,是磨不薄的;不也说过洁白的东西,是染不黑的。我难道是葫芦吗?怎么能只是挂着而不给人吃呢?”
  孔子击磬,有个人背着草筐从门前经过,说:“有心思啊,所以才击磬!叮叮当当地敲着,没有人能赏识自己,那就算了吧!”
  孔子向乐师襄子学习弹琴,一连十天都没有学习新的内容。师襄子说:“可以学习新曲了。”孔子说:“我已经熟习曲子了,但还没有掌握弹奏的要领。”过了一阵子,师襄子说:“你已经掌握了弹奏的技法要领,可以学习新曲了。”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乐曲的意蕴。”又过了一阵子,师襄子说:“你已经领悟了乐曲的意蕴,可以学习新曲了。”孔子说:“我还没有体会出作曲者是个什么样的人。”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肃穆深思,心旷神怡,显现出视野宽广、志向高远的神情,说“我体会出作者是什么样的人了,这个肤色黝黑,身材高大,目光明亮而远大,好像统治四方诸侯的王者,如果不是周文王谁能够这样呢!”师襄子离开座位向孔子再拜说道:“我的老师好像说过,这首曲子名叫《文王操》。”
  孔子既然得不到卫国的任用,就打算向西去见赵简子。到达黄河边上,听到窦鸣犊、舜华被杀的消息,对着黄河叹息说:“壮美啊黄河水,浩荡而盛大!我不能渡过黄河,也是命中注定的吧!”子贡快步上前问道:“敢问这话是什么意思?”孔子说:“窦鸣犊、舜华,是晋国贤能的大夫。赵简子没有得志的时候,靠着这两个人然后才得以掌握政权,等到他得志以后,竟然杀了他们来执掌政权。我听说,剖腹取胎,杀害幼兽,麒麟就不会到郊外来;把池塘水排干了捉鱼,蛟龙就不肯调和阴阳;倾覆鸟巢毁坏了鸟卵,凤凰就不愿飞翔起舞。为什么呢?君子忌讳作害他的同类。鸟兽对于不义的行为还知道躲避,更何况我孔丘呢!”于是回到家乡陬邑休养,创作《陬操》来哀悼窦鸣犊、舜华这两位贤能的大夫。然后又返回卫国,住在蘧伯玉家里。
  有一天,灵公向他询问用兵打仗的事,孔子说:“祭祀方面的事情我倒是听说过,打仗的事情没有学过。”第二天,灵公和孔子交谈,看到飞行的雁阵,就抬头仰望,注意力不在孔子身上。孔子于是离开卫国,再次来到陈国。
  夏天,卫灵公去世,他的孙子辄继位,这就是卫出公。六月,赵鞅把卫灵公的太子蒯聩送到戚邑。阳虎让太子身穿孝服,让另外八个人披麻戴孝,假装从卫国前来迎接太子,哭着想回到卫国,因为卫国人阻挡,所以就住在戚邑。冬天,蔡国把都城迁到州来。
  这一年是鲁哀公三年,孔子已经六十岁了。齐国帮助卫国围攻戚邑,因为卫国太子蒯聩在那里的缘故。
  夏天,鲁桓公、矨公的庙发生火灾,南宫敬叔前去救火。孔子在陈国,听到失火的消息,说:“火灾一定是在桓公、矨公的庙吧?”随后证实果然如此。
  秋天,季桓子生病,坐着辇车看到鲁城,长叹一声说:“从前这个国家几乎兴盛起来,因为我得罪了孔子,所以没能兴盛起来。”转过头来对他的继承人康子说:“我如果死了,你一定会当鲁国的国相;你当了鲁相后,一定要把孔子召回来。”几天后,季桓子去世,季康子继承了他的职位。葬完桓子后,季康子想召回孔子。公之鱼说:“从前我们的先君桓子没能善始善终地任用他,最后被天下诸侯耻笑。现在又任用他,如果还是半途而废,这样就会再次被诸侯耻笑。”季康子说:“那么召谁合适呢?”公之鱼说:“一定要召冉求。”于是派人去召冉求。冉求将要前往。孔子说:“鲁国召唤冉求,不是小用,而是要重用他。”这天,孔子说:“回去吧!回去吧!我们这批人中的一些弟子志向很大,只是行事疏阔了些,他们很有文采,我不知道该怎样指导他们。”子贡知道孔子想回鲁国,送冉求时,就叮嘱他说:“如果你被重用,一定要设法把孔子请回去。”
  冉求离去以后第二年,孔子从陈国移居到蔡国。蔡昭公将要去吴国,因为吴王召见他。在此以前昭公欺骗他的大臣把都城迁到州来,这次又要应召前往,大夫们害怕再次迁都,公孙翩就在路上射死了昭公。楚国侵犯蔡国。秋天,齐景公去世。
  第二年,孔子从蔡国前往叶地。叶公询问治政的道理,孔子说:“治政在于招来远方的贤人,使近处的人归服。”另一天,叶公向子路询问孔子的为人,子路没有回答。孔子听说后,说:“子路(仲由),你为什么不回答说‘孔子这个人,学习道德不知疲倦,教导别人不知厌烦,发愤时忘记吃饭,快乐时忘记忧愁,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如此而已’。”
  孔子离开叶地,回到蔡国。遇见长沮、桀溺两人一起在田里耕作,孔子认为他们是隐士,就派子路去打听渡口在哪里。长沮说:“那个在车上拉着缰绳的人是谁?”子路说:
  “是孔丘。”长沮说:“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说:“是的。”长沮说:“那他应该知道渡口在哪里了。”桀溺问子路说:“你是谁?”子路说:“我是仲由。”桀溺说:“你,就是孔丘的门徒吗?”子路说:“是的。”桀溺说:“天下到处都是动荡不安,谁又能改变这种局面呢?再说与其跟着躲避暴君乱臣的人四处奔波,还不如跟从躲避乱世而隐居的人呢!”一边说一边照样不停地干活。子路把他们的话告诉孔子,孔子怅然地说:“我们不能跟山林里的鸟兽为伍。要是天下太平的话,我也用不着为改变目前的世道而到处奔波操劳了。”
  有一天,子路正在行走,遇到一个扛着除草工具的老农,说:“你看见我的老师了吗?”老农说:“你们这些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谁是你的老师我怎么知道。”说完拄着拐杖除起草来。子路把这事告诉了孔子,孔子说:“这是位隐士啊。”再去找时,老农已经走了。
  孔子移居蔡国后的第三年,吴国讨伐陈国。楚国救援陈国,军队驻扎在城父。听说孔子住在陈、蔡之间,楚国就派人去聘请孔子。孔子准备前去答谢,陈、蔡两国的大夫谋划说:“孔子是个贤人,他所讥讽的都能切中诸侯的弊端。如今久居陈、蔡之间,大夫们的所作所为都不合孔子的意思。现在的楚国,是个大国,前来聘请孔子。如果孔子受到楚国的重用,那么陈、蔡两国掌权的大夫就危险了。”于是就一起派遣服劳役的徒众把孔子围困在野外。孔子无法前往,粮食又断绝,随从的弟子生病,个个无精打采。孔子却仍然不停地给他们讲学诵诗、弹琴唱歌。子路面带怒色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窘困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面对窘困仍能坚守节操,小人遇到窘困就会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子贡气得脸色都变了,孔子说:“赐啊,你认为我是博学多识的人吗?”子贡说:“是的。难道不是吗?”孔子说:“不是的。我只是用一种基本原则来贯穿所有的知识。”
  孔子知道弟子们心中恼怒,就召来子路问道:“《诗》中讲‘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在旷野上徘徊’。难道我的学说不对吗?我们为什么会落到这种境地呢?”子路说:“想必是我们的仁德不够吧?所以别人不相信我们。想必是我们的智谋还不够吧?所以人家不放我们走。”孔子说:“有这样的道理吗!仲由,假如有仁德的人必定受人信任,哪会有伯夷、叔齐饿死在首阳山呢?如果有智谋的人必定能畅行无阻,怎么会有比干被剖心呢?”
  子路出来,子贡进去见孔子。孔子说:“赐啊,《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在旷野中徘徊’。难道我的学说不对吗?我们为什么会落到这种境地?”子贡说:“因为先生的学说太博大了,所以天下诸侯没有哪个能容纳先生的。先生何不稍微降低迁就一点呢?”孔子说:“赐啊,好的农夫虽然善于播种庄稼,但却不能保证一定有收获,能工巧匠制造的器具也未必能使所有人都称心。君子能够研究并提出自己的学说,能用一定的方法规范社会,按照一定的次序管理国家,但不一定能被社会容纳。如今你不勤修自己的学说,却想降低标准、迁就别人以希求别人容纳。赐啊,你的志向不远大啊!”
  子贡出来,颜回进去见孔子。孔子说:“回啊,《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在旷野中徘徊’。难道我的学说不对吗?我们为什么会落到这种境地?”颜回说:“先生的学说极其博大,所以天下诸侯都不能容纳。尽管如此,先生还是坚持不懈地推行自己的学说,不被容纳又有什么关系呢?正因为不被流俗所容纳,所以才显示出不苟且、不迁就的君子风范。不能研修和完善自己的学说,这才是我们的耻辱。博大精深的学说已经非常完备却不被采用,这是国家统治者的耻辱。不被容纳又有什么关系呢?不被容纳,更能显示出不随流俗的君子风范!”孔子高兴地笑道:“是这样呵,颜家的孩子!要是你有很多财产,我愿意做你的管家。”
  于是派子贡前往楚国。楚昭王派军队迎接孔子,然后才得以脱身。
  昭王打算把有户籍登记的七百里土地封给孔子。楚国的令尹子西说:“大王派往诸侯国的使者有像子贡这样的吗?”楚王说:“没有。”子西问:“大王的辅相有像颜回这样的吗?”楚王说:“没有。”子西又问:“大王的将领有像子路这样的吗?”楚王说:“没有。”子西又问:“大王的主管官员有像宰予这样的吗?”楚王说:“没有。”子西说:“楚国的祖先受封于周朝,爵号只是子男,封地只有五十里。如今孔丘论述三皇五帝的治国之法,阐明周公、召公辅助周天子的功业,大王如果采用这些主张,那么楚国又怎能保证世世代代统治方圆几千里的土地呢?想当年文王在丰,武王在镐,从统治百里土地的君长最终称王天下。如今孔丘要是拥有封地,再加上贤能弟子的辅佐,这对楚国来讲不是好事。”昭王于是作罢。这年秋天,楚昭王在城父去世。
  楚国装疯的贤士接舆唱着歌从孔子旁边经过,说:“凤凰啊凤凰啊,你的德行为什么如此不受重视!过去的已经无法挽回,但未来的还可以补救!算了算了,如今从政的人都很危险啊!”孔子下车,想跟他交谈,他快步而去,孔子没能跟他交谈。
  于是孔子从楚国返回卫国。这一年,孔子六十三岁,正是鲁哀公六年。
  第二年,吴国和鲁国在缯会盟,吴国向鲁国索要一百套祭祀用的牲畜。吴国太宰伯召见季康子。季康子派子贡前往,然后吴国才放弃了无礼要求。
  孔子说:“鲁、卫两国的政事,就像兄弟一样相似。”当时,卫君辄的父亲蒯聩不能继位,在外地流亡,诸侯对此多次指责。而孔子的很多弟子都在卫国做官,卫君想让孔子执掌政事。子路说:“卫君等着让先生执政,先生将从哪里先入手呢?”孔子说:“一定要先正名分。”子路说:“有这样的吗?先生太迂阔了!有什么可正的呢?”孔子说:“鲁莽啊,仲由!名分不正,说话就不顺理;说话不顺理,事情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礼乐制度就不可能兴盛;礼乐制度不能兴盛,刑罚就不能公平准确;刑罚不能公平准确,那么老百姓就会手足无措。君子办事一定要合乎名分,说出来的话一定要切实可行。君子对于自己所说的话,必须毫不苟且才行。”
  又过了一年,冉有为季氏统率军队,与齐军在郎地作战,打败了齐军。季康子说:
  “先生的军事才能,是学来的呢?还是天生的呢?”冉有说:“是从孔子那里学来的。”季康子说:“孔子是怎么样的人呢?”冉有回答说:“孔子办事情有正当的名分,然后才向百姓传播,即使是在鬼神面前进行验证也没什么遗憾的。如果让孔子像我一样去打仗,即使封给他千社,他也不会动心的。”季康子说:“我想召他回来,可以吗?”冉有回答说:“如果想召他回来,就不能让小人从中阻碍他,这样才可以。”这时卫国的孔文子想要攻打太叔,向孔子请教计策。孔子推辞说不知道,回去后就吩咐备车离开卫国,说:“鸟能选择树木栖息,树木怎么能选择鸟呢?”孔文子竭力挽留他。正逢季康子派遣公华、公宾、公林,带着厚礼前来迎接孔子,孔子于是返回鲁国。
  孔子离开鲁国共计十四年才返回鲁国。
  鲁哀公询问为政之道,孔子回答说:“治理政事的重点在于选择大臣。”季康子询问为政之道,孔子说:“推举正直的人,摈弃心术不正的人,这样心术不正的人也会转变为正直的人。”季康子忧虑盗贼,孔子说:“如果你自己没有贪欲,那么即使是给予奖赏也不会去偷盗。”然而鲁国最终没能重用孔子,孔子也不请求做官。
  孔子的时期,周室衰微,礼乐废坏,《诗》、《书》残缺不全。孔子追溯夏、商、周三代的礼仪制度,重新编次《书传》,上起唐尧、虞舜之际,下至秦穆公时期,按顺序排列史事,说:“夏朝的礼制我还能讲述,只是杞国没有足够的文献资料来证实这些制度。殷朝的礼制我还能讲述,只是宋国没有留下足以证明这些制度的文献资料。如果文献充足的话,那么我就能很充分地证实这些制度了。”他考察了夏、殷以来礼制增减的情况后,说:
  “从那以后即使经过了一百代,礼制增减的情况也是可以知道的,因为不外乎文彩和质朴的相互交替。周朝借鉴夏、殷两朝的礼制而确定自己的礼仪制度,真是丰富多彩啊。
  我遵从周朝的礼制。”所以《书传》、《礼记》都是出自孔子的编定。
  孔子对鲁国的乐官太师说:“音乐的规律应该是可以通晓的。刚开始演奏时,要协调五音,接下来节奏必须和谐,声音必须清晰,做到循环紧凑、连续不断,这样整首乐曲才能完成。我从卫国返回鲁国,然后才订正了诗乐,使《雅》、《颂》都能和原来的曲调相配。”
  古代留传下来的《诗》有三千多篇,到了孔子,删去重复的部分,选取可以用于礼义教化的篇章。上采自殷代的始祖契、周代的始祖后稷,中间述说殷、周两代的盛世,下至周幽王、周厉王时期的政治缺失,起始于叙述男女夫妇感情和家庭关系的诗篇,所以说“《关雎》是《风》的首篇,《鹿鸣》是《小雅》的首篇,《文王》是《大雅》的首篇,《清庙》是《颂》的首篇”。三百零五篇诗孔子都配上乐曲歌唱,以求符合《韶》、《武》、《雅》、《颂》等乐舞的音调。礼乐制度从此才得以称述,使得王道完备,六艺齐全。
  孔子晚年喜好《易》经,对《彖》、《系》、《象》、《说卦》、《文言》等篇都详加叙说。他研读《易》的时候,把串联竹简的皮绳磨断了三次,说:“再让我多活几年,如果真能这样,我对《易》的文辞和义理就能充分掌握了。”
  孔子用《诗》、《书》、《礼》、《乐》作为教学内容,弟子大约有三千人,精通六艺的有七十二人。像颜浊邹之类多方面受过孔子教诲但没有登堂入室的弟子也很多。
  孔子注重从四个方面教育弟子:学问,行为,忠恕,信义。要求弟子严格执行四种禁律:不揣测,不武断,不固执,不自以为是。要求慎重对待的事情是:斋戒,战争,疾病。
  孔子很少谈利,即使谈利也是和命运、仁德联系起来论述的。孔子授教时,不到弟子实在弄不懂而发急时,不去启发开导他。如果弟子还不能做到举一反三,就不继续讲授新的内容。
  孔子在自己家乡时,谦恭温厚得像个不善言谈的人。在宗庙祭祀和朝廷议政时,却言辞通达明辨,但又很恭谨小心。上朝时,和上大夫交谈,态度中正自然;和下大夫交谈,态度和乐轻松。进入国君的宫门时,低头弯腰态度恭敬;快到国君面前时,小步快行,态度端谨。国君命他接待宾客时,表情庄重认真。国君有令召唤他时,不等车驾备好就先出发了。
  鱼不新鲜,肉已变质,或者切割得不端正,孔子都不吃。席位没有摆正,就不入坐。
  在有丧事的人旁边吃饭,从来不吃饱。
  在这一天里哭过,就不再唱歌。看见穿丧服的人和盲人,即使是小孩,也会为之动容。
  孔子说:“三人同行,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不修明德行,不讲求学业,听到正义的事情而不能去学习,不能改正缺点错误,这些都是我忧虑的”。请人唱歌时,如果唱得好,就请他再唱,然后自己也跟着他一起唱。
  孔子不谈论怪异、暴力、悖乱和鬼神之类的事情。
  子贡说:“先生在文献典章方面成就卓著,我们是知道的。先生讲论天道和人生命运的深奥见解,我们就不能听到了。”颜渊慨叹说:“对先生的学问越仰慕,就越觉得无比崇高;对先生的学问越钻研,越是觉得坚实深厚。看到它就在眼前,忽然间又转到身后了。先生善于循序渐进地诱导人,用文献典籍丰富我的知识和见闻,用礼仪道德规范我的言论和行为,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我已经竭尽了自己的才智和心力,好像有所收获,但先生的学问却依然高不可及。虽然我想追随上去,却总也无法达到那样的境界。”达巷党人说:“孔子真伟大啊!博学多才而不专一名家。”孔子听了这话说道:“我要专于什么呢?是专于赶车呢?还是专于射箭呢?我还是专于驾车吧。”子牢说:“先生讲‘因为没被任用,所以才有空闲学了许多技艺’。”
  鲁哀公十四年春天,在大野之地打猎。叔孙氏的车夫钅且商猎获了一头异兽,认为不吉利。孔子看了说:“这是麒麟。”于是将它拿走了。孔子说:“河图洛书不再出现,我的命就快完啦!”
  颜渊去世,孔子说:“这是老天要亡我啊!”等到在西面打猎看到麒麟,说:“我的学说到头了!”长叹一声说道:“没有人能理解我了!”子贡说:“为什么没有人理解先生呢?”孔子说:“我不抱怨上天,也不怪罪别人,下学人事而上达天理,知道我的大概只有上天了!”
  孔子说:“不降低自己的志向,不辱没自己的人格,伯夷、叔齐就是这种人啊!”又说“柳下惠、少连降低了自己的志向,辱没了自己的人格”。又说“虞仲、夷逸隐居纵言,行为合于清高纯洁,自我废弃合于权变。”“我就和他们不同了,既没有绝对的可以,也没有绝对的不可以”。
  孔子说:“不行呵!不行呵!君子就怕死后不能流芳百世。我的学说和主张行不通了,我靠什么来名传后世呢?”于是根据鲁国的历史记录写了《春秋》一书,上起鲁隐公,下至鲁哀公十四年,记载了鲁国的十二位国君。以鲁国的历史文献为依据,尊奉周室为正统,同时借鉴殷代的旧制,上推并继承三代的法统。文辞简约而蕴意广博。所以吴、楚的国君自称为王,而《春秋》却贬称他们为“子”;践土会盟实际上是晋君召周天子去的,而《春秋》则隐讳地说“天子周王巡狩来到河阳”。以此类推,用来矫正当时的非礼和悖逆行为。这种褒贬的原则和大义,如果后代有英明的君王加以倡导推广,使《春秋》的义法通行天下,那么天下的乱臣贼子就会感到恐惧了。
  孔子任官审案期间,文辞上如果有可以跟别人商议的地方,绝不独自决断。至于写作《春秋》,那么该写就写,该删就删,连子夏等人都不能插手插嘴。弟子们学习《春秋》,孔子说:“后世人知道我孔丘的是因为《春秋》,而怪罪我孔丘的也是因为《春秋》。”
  第二年,子路死在卫国。孔子患病,子贡请求拜见。孔子正拄着拐杖在门前悠闲散步,说:“赐,你怎么来得这样晚啊?”孔子继而叹息,口中唱道:“泰山就要崩塌了!梁柱就要折断了!哲人就要凋谢了!”不由地落下了眼泪。对子贡说:“天下失去常道已经很久了,没有人能遵循我的主张。夏人死后棺木停放在东面的台阶,周人死后棺木停放在西面的台阶,殷人死后棺木停放在厅堂的两柱之间。昨天傍晚我梦见自己坐在两柱之间受人祭奠,我本来就是殷人呵。”七天后,孔子去世。
  孔子享年七十三岁,于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日去世。
  哀公的悼辞说:“苍天太不公平,不肯留下这位老人,使他丢下我一个人在位,孤零零的我伤痛不已。啊!多么悲痛!尼父,我顾不得用礼法约束自己了!”子贡说:“国君大概不能终老于鲁国了吧!先生的话说:‘礼法丧失就会昏乱,名分丧失就会产生过失。
  丧失意志就会昏乱,失去所宜就会产生过失。’生前不能重用他,死后才来悼念他,这不符合礼法。身为诸侯,却自称‘余一人’,这不符合名分。”
  孔子葬在鲁城北面的泗水岸边,弟子们都服丧三年。三年尽丧完毕,相互告别而去,痛哭一场,各位弟子又再一次尽哀;有的人又留了下来。只有子贡在墓旁搭了一间小屋,守墓共六年,然后才离去。弟子们和鲁国人前去在墓地旁安家定居的有一百多家,因此把这个地方命名为“孔里”。鲁国世代相传每年按时到孔子墓地供奉祭祀,而儒生们也在孔子墓地讲习礼仪,举行乡饮、大射等仪式。孔子的墓地占地达一顷。以前孔子所居住的堂屋以及弟子们居住的内室,后来就地改成圣庙,收藏孔子生前用过的衣冠、琴、车和书简,直到汉代二百多年没有废绝。高祖皇帝经过鲁地,用太牢的祭品祭祀孔子。诸侯卿相一到任,常常先去拜谒孔子墓,然后才就职处理政务。

标签:中华名人 孔子 墓地 游戏 


相关评论

淘乐网淘乐网淘乐网淘乐网淘乐网淘乐网淘乐网淘乐网

  Copyright @ 2013---2022 淘乐网对本站拥有管理权和所有权 联系方式QQ:754200824 邮箱:cnxc114@126.com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本网站免责声明:网站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均来自网络和网友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内容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帮助删除,谢谢合作!

豫ICP备19005385号-1 淘乐网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