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国学文化

中国古代六大名著简介与赏析

时间:2018-10-3 5:15:50   作者:淘乐网   来源:cnxc114   阅读:3397   评论:0
内容摘要:  一、传记文学的始祖巨典《史记》  中国古代有一整套史书,叫做“二十四史”,其中头一部就是《史记》不仅是一部优秀的通史,而且是中国传记文学的始祖和典范。可是它的问世却经历了一段坎坷的路程。  作者司马迁(约公元前145...
  一、传记文学的始祖巨典《史记》
  中国古代有一整套史书,叫做“二十四史”,其中头一部就是《史记》不仅是一部优秀的通史,而且是中国传记文学的始祖和典范。可是它的问世却经历了一段坎坷的路程。
  作者司马迁(约公元前145或约公元前135—?),字子长,从小在老家龙门(今陕西韩城)乡下种地、放牧。十来岁时,到首都长安,勤奋读书,虚心向一些学者请教。二十岁后漫游各地,参观历史古迹,了解风土人情,学识大增。三十左右,开始在朝延里当侍卫官“郎中”。三十六岁那年,他的做“太史令”的父亲司马谈病重,临终前,深深地为自己身任史官但没有完成一部史书而遗憾,拉着司马迁的手再三叮嘱说:“你一定不要忘记我想写一部象样的历史这个遗愿!”三年后,司马迁继承父职,开始整理皇家藏书及各种文献资料,着手写作《史记》。可是,在他四十八岁那年,巨大的不幸降临了!
  这年,汉朝同北方匈奴贵族作战。名将李陵,深入敌后,英勇杀敌,最后因寡不敌众,战败被俘(后投降)。消息传来,司马迁为李陵作了辩护。汉武帝听后十分恼怒,因此就给司马迁定罪判处死刑。按照当时规定,赎罪免死有两种方法:一是花钱,但司马迁拿不出那样多的钱。二是受“腐刑”,即割掉睾丸。这种刑罚很残酷,是对人格的极大侮辱。司马迁本想死掉算了,可是想到还未完成的写史书的大业,就忍辱接受了腐刑。残酷的现实使他打存了某些幻想,对封建社会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更深地体会到古代孔子作《春秋》、屈原赋《离骚》、孙膑修《兵法》等“圣贤”发愤著书是怎么一回事。于是顽强地活下去,更加勤奋地写作,到五十多岁时,终于把《史记》写完了。
  《史记》最早叫《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字(今本有十篇是残缺后他人所补)。全书分“本纪”十二篇,记帝王和大事;“表”十篇,记年代等;“书”八篇,记典章制度等;“世家”三十篇,记侯国等;“列传”七十篇,记人物等。这部书是中华民族上起黄帝、下讫作者当时三千年历史发展的一部总结性记录,对这一长时期的整个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作了概括而又详实的叙述。在叙述过程中,作者是把历史人物的活动当作中心来描写的。它刻划人物,形象鲜明,语言生动,深深地影响了历代的史传和散文。唐宋以后,许多传奇、小说、戏曲也纷纷从中吸取营养。作者强调的“发愤著书”的创作精神也被历代进步作家所继承。现在一般通行的《史记》是裴駰《史记集解》、司马贞《史记索隐》、张守节《史记正义》三书的合印本。今人选注本有王伯祥的《史记选》等。
  二、历史小说的奠基之作《三国演义》
  三国,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魏、蜀、吴。这个历史时期是一个风云激荡、英雄辈出的时代。关于三国人物的奇闻轶事、惊心动魄的斗争事迹,在中国早就广为流传。宋代人说,小孩子淘气时,就给他一点钱,打发他去听三国故事。现在我们能看到的这种说书人的底本,如元代刻的《全相三国志平话》,在内容、结构上,已初具《三国演义》的规模。此外,我们还能读到一些元代的三国戏。元末明初多产的小说、戏剧家罗贯中在此基础上,依据历史记载,进行艺术的再创造,最后编纂成了中国第一部章回历史小说《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成书后,刻本很多。目前所见最早的明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分二十四卷,二百四十则。清初毛宗岗又作了一些修改,成为现在通行的一百二十回本。故事起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刘关张桃园结义招兵“讨伐”。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形成了各路军阀,其中董卓最恶毒凶残,引起其他军阀联兵声讨。董卓被杀,曹操当权,挟天子以令诸侯,削平北方的抗拒力量,并进兵江南。孙、刘联合抗曹,赤壁一战,击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局面。自此魏、蜀、吴三国互有战争,也各有胜负,最后西晋灭蜀、代魏、灭吴,复归一统。
  《三国演义》同陈寿写的历史书《三国志》不同,它是历史小说,有人说是“七分事实,三分虚构”里面掺杂了作者的主观思想和文学想象。书的主题是反分裂,求统一。在这思想基础上,它真实地描写了东汉末年和整个三国时代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暴露了董卓等反动封建统治者的种种罪恶,反映了人民在那个动荡年代的惨痛生活。提供了不少可资借鉴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的思想材料。据说,李自成、张献忠、洪秀全等起义时,都从《三国演义》中学习攻城略地、伏险设防的方法。但书中对黄巾起义进行了诋毁,并鼓吹了“尊刘抑曹”的封建正统思想。
  这部历史小说使用的是浅近的文言。它结构宏大而布局严谨,头绪纷繁而脉络分明,情节曲折,机趣横溢,特别善于分析和描写各种政治、军事、才略的斗争。象三顾茅庐、单刀赴会、群英会、借东风、火烧亦壁、空城计等,都写得非常精彩,而又有深刻的内容,具有极中的艺术感染力。至于写描写的四百多个人物中,诸葛亮已成了智慧才略的化身,曹操是奸诈权术的代表,其他如关羽、刘备、张飞、周瑜、鲁肃等,都写得鲜明、生动,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和认识价值,成了中国妇孺皆知的人物。
  《三国演义》出现后,人们就“争相誊录”。它的风行,促进了历史小说的发展。从此以后,各朝史事,都有演义,它们同二十四史并驾齐驱,成为中国小说创作的一个传统。
  三、第一部长篇白话小说《水浒传》
  在北宋徽宗宣和年间,爆发了宋江、方腊、高托山、张万仙等农民起义。他们的斗争事迹后来被染上浓厚的传奇色彩在民间广泛流传。特别是关于宋江等水浒故事,很快在宋元说话和杂剧中得到表现。现存的《大宋宣和遗事》,就粗略地保存了宋元说话人讲述水浒故事的基本情节。这些都是元末明初施耐庵创作我国第一部白话长篇小说《水浒传》的基础。
  施耐庵的生平,目前缺乏可靠的记载。他编成《水浒传》后,还不断有人做些删补、润色的工作,因此版本比较复杂。主要有百回本、百二十回本和七十回本。百回本《忠义水浒传》,出现较早,情节可分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从一至七十一回,写农民英雄被逼上梁山的过程,以后三部分为受招安、征辽、征方腊。后来有人加进征田虎、王庆的故事,成为百二十回《忠义水浒全书》。明末金圣叹将百回本七十一回以后的内容全部删掉,加写了一段卢俊义“惊恶梦”为结束,叫做《第五才子书水浒传》成了清代以后最流行的本子。
  从七十回本《水浒传》来看,突出了官逼民反的内容,倾向鲜明地描写了人民群众反抗压迫者的行动。书中高俅这一代表人物,集中体现了封建统治集团的丑恶和腐朽的本质。同时还写了一批地主恶霸交结官府,作恶多端。在他们的压迫、欺凌下,一百零八条好汉不得不起来反抗,汇成一股狂波巨澜,奔向梁山泊。百回本、百雨过天二十回本赞美宋江对封建王朝的“忠义”,肯定其接受招安,鼓吹宋江等帮助统治者扼杀方腊等农民起义,这是应予批判的。
  《水浒传》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其中以林冲、李逵、鲁智深、宋江、武松等人的性格最为鲜明。它刻划人物,或用浓墨勾勒,或用工笔细描,或让人物本身行动来显示性格特征,或从社会关系的各方面来进行烘托,都往往能使人看出其性格的发展,描写得栩栩如生。该书的某些章节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独自成篇,但又环环勾连,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它采用的白话,洗炼、明快、生动,富有表现力。
  《水浒传》流行后,续书很多,主要有陈忱的《水浒后传》和俞万春的《荡寇志》。前者写梁山头领李俊等重新起兵,反对贪官恶霸,后远走海外,开创基业。后者写了陈希真、陈丽卿等荡平梁山,将水浒英雄一一诛灭。这两部书反映了两种根本不同的倾向。
  四、杰出浪漫主义小说《西游记》
  孙悟空闹天宫和唐僧取经的神话,在中国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它们流传得如此广泛和深入,是和小说《西游记》的成功密切不可分的。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约1500—约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江苏淮安县人。幼年时代即以文才闻在名于乡里,但到四十三岁才中贡生。五十四岁时因母老家贫,屈就长兴县丞,不到二年就因厌恶逢迎,“耻折腰,遂拂袖而归”,从事创作。他比较清醒地观察到现实中的黑暗现象,深感到朝廷重用的一些官僚正是给人民带来灾难的魔鬼。然而要驱除这些邪恶势力,他自感无力,只好寄希望于英雄出世。吴承恩将在群众中长期流传的取经等故事再创作成《西游记》,无疑是受了这些思想的支配。
  唐僧取经,原是真人真事,唐太宗时,青年和尚玄奘只身赴天竺(今印度)取经,历时十七年,往返数万里,沿途历尽艰险,取回了梵文佛经657部。这件事本身传奇性很强,随着它在民间广泛流传,想象成份越来越多,神奇色彩日见浓厚。到宋元时代已成为说话和戏剧的重要素材,现在不保存着《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等一些作品。吴承恩就在这样的基础上编成了《西游记》一百回。
  《西游记》分三部分,前七回是写孙悟空的出世和大闹天宫,八至十三回写取经的缘起,十四至一百回是取经正文,写孙悟空与玄奘等经历了八十一难,终于得成“成果”。全书故事情节变化万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把读者带进了一个奇幻世界。但这些幻想的神话包含着丰富的现实内容。天宫实际上是封建王朝的缩影,孙悟空等的反抗精神及其在水帘洞的平等自在的生活,反映着农民阶段的斗争意志和生活理想。书中出现的各种妖魔,他们一样贪爱声色,聚敛钱财,剥削同类,嗜杀好斗,过着荒淫残暴的生活,并且和最高统治者都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形象,正是现实社会中各种官僚、地主、恶霸、流氓的罪恶的反映,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孙悟空是作者理想化了的英雄。“大闹天宫”突出他热爱自由、勇于反抗的品格。“西天取经”表彰他见恶必除,除恶务尽的精神。玄奘是个虔诚的佛教徒,他无原则的慈悲,甚至弄到是非不分的地步。猪八戒是个喜剧性的人物,憨厚、单纯、勇于战斗,但又有怕困难,图安逸,好进馋言和贪小便宜等缺点。作者嘲笑了他的缺点,但没有简单化地加以否定。本书在描写神魔时,往往能将其自然属性与人性特点结合起来,真假掺半,虚实相映。全书的格调幽默诙谐、语言生动活泼,简炼有力,信手写来,俚趣横生。当然,《西游记》也有一些局限,如写悟空“归正”,宣扬佛法无边等,但它仍不愧为中国小说史上一部杰出的浪漫主义小说。
  五、封建文士的百丑图《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作者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一字文木,安徽全椒人。在创作它的时候穷得不得了,有时竟几天吃不上饭。在这样的穷愁潦倒中,五十四岁就过早地离开了人世。可是,这位穷作家出身豪富,由于他十三岁丧母,二十三岁死父,自己又慷慨好施,挥金如土,不上十年就开始了穷困的生涯。家境的变迁,使他对世态人情有深切的体会,看到了膏梁子弟的平庸昏聩,举业中人的利欲熏心,官僚的徇私舞弊,豪绅的武断乡曲……。这就成了他创作《儒林外史》的基础。
  《儒林外史》五十五回,是连缀许多故事而成的长篇,并无一中心人物作主干。鉴于当时文字狱的威胁,作者表面上写明代,实在是讽刺清代,描绘了一幅当时“儒林”的百丑图,批判了各种类型的封建文士在追求功名利禄过程中的丑恶嘴脸和虚伪道德。作品对科举制度的嘲讽尤为深刻。例如开篇写的周进、范进,原来都是淳朴的老实人,到五、六十岁也未考上秀才。结果是周进一头撞在贡院的号板上几乎死去,范进中举后高兴得发了疯。作品进一步提示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描写范进中举后,有送田产的,有送店房的,还有破落户投身为仆的。这就暴露了他们应科举的目的完全是为了功名富贵。本书也批判了清代吏治的腐败,揭露了这些官吏的昏庸、贪佞和暴虐。南昌太守念念不忘的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通例”,到任不久,衙门里便都是“戥子声、算盘声、板子声”。而这个恶魔般的太守,上司居然认为是江西第一能员。彭泽县令为了表明自己治内清肃,明知两只盐船被抢,却不去追索抢劫犯,反而把前来告状的舵工打得皮开肉绽。作者描写了这些表面上是“清廉”的父母官,实质上是贪酷的害民贼,有力地揭露了当时政治的黑暗。
  作品也描写了一些正面人物,如王冕、杜少卿、荆元等。这些人的共同特征是品德纯良、蔑视功名利禄,分别靠卖画、卖文、做裁缝等为生,用来对抗科举道路,批判堕落文人。不过作者赞美的人物中还有一类“纯儒”,主张用儒家的礼、乐、兵、农来挽救即将溃败的社会,这是历史的阶段的局限。
  《儒林外史》在运用讽刺手法上超过了以前任何作品。它在冷静的客观的描绘中,特别善于通过人物言行的自我矛盾,把讽刺的锋芒直刺那些卑鄙无耻之徒的灵魂深处。在语言上,以刚劲、犀利、辛辣见长,描写人物只有几笔就能状貌传神,声态并作。它对后世的讽刺文学,如晚清谴责小说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六、古典小说的鸿篇巨制《红楼梦》
  《红楼梦》是一部享有世界盛誉的名著。它一出世就惊动了社会,使人们为之如醉如痴。当时北京流传的民歌就说:“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后来还产生了一种专门研究《红楼梦》的学问“红学”。
  《红楼梦》的原作者曹雪芹(?—1763,一作1764)字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出生在一个烜赫的贵族世家。祖父曹寅曾是康熙的宠臣,又是当时的“名士”,工诗词,善书法,藏书丰富,著名的《全唐诗》即由他主持刊印。这样的环境对培养曹雪芹的文艺才能起了一定的作用。曹寅死后,曹雪芹的父亲不久即因事获罪,家产抄没,次年全家迁返北京,从此家境衰落。后来曹地芹住在西郊,常常过着“举家食粥酒常赊”的日子。《红楼梦》就写在凄凉困苦的晚年,他说:“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可惜没有完稿,就因幼子夭折,感伤成疾而过早去世了。他的未完稿题名《石头记》,只有八十回。到1791年由程伟元第一次排印出版时,已是一百二十回,书名也由《石头记》改为《红楼梦》。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高鹗续成的。
  《红楼梦》这部长达一百二十万言的宏伟巨著,是中国封建末世的历史画卷。它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着重描写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衷的过程,揭露了地主阶段贵族集团的荒淫腐败、互相倾轧,暴露了他们残酷压迫剥削劳动人民的罪恶,歌颂了地主阶段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某些奴隶的反抗行为,批判了封建礼教等地主阶段传统思想,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矛盾和阶段斗争,预示着封建社会必然崩溃、没落的历史趋势。作者在书中塑造的贾宝玉和林黛玉是两个具有叛逆性格的典型形象。他们反对封建婚姻制度,要求平等相爱的自由婚姻,厌恶八股文和世俗利禄观念,主张做一个品质高洁的人。他们在封建礼教重压下的爱情,半吞半吐,缠绵曲折,但是建筑在上述共同思想基础上的。他们的反抗要求和精神状态,尽管带有浓厚的贵族色彩,但也反映了那一历史时期要求进步的青年的思想面貌。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除贾宝玉和林黛玉外,作品还成功地塑造了数以百计的栩栩如生的典型人物形象,其中具有高度概括性的血肉丰满、个性鲜明的人物就有几十个,如:王熙凤、薜宝钗、尤三姐、晴雯、刘姥姥等。作品的结构宏伟而又自然,好象完全是生活的再现。特别善于描写家庭琐事,千头万绪,参差错落,又脉络分明,有条不紊,在平凡的细节描绘中,反映了生活的本质。作品的语言洗炼自然、优美生动,是汉语的典范。
  《红楼梦》是封建社会中的作品,作者又出身于贵族世家,这就免不了使作品流露出对富贵生活的留恋和“补天”思想,在找不到出路时又产生虚无主义。此外也有些不干净的描写。但总的说来,它确是中国古代成就最高的一部小说。

标签:中国 古代 名著 简介 赏析 
上一篇:洒脱看待生活的名言名句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评论

淘乐网淘乐网淘乐网淘乐网淘乐网淘乐网淘乐网淘乐网

  Copyright ? 2013---2018 淘乐传播有限公司对本站拥有管理权和所有权 联系方式QQ:754200824 邮箱:cnxc114@126.com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本网站免责声明:网站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均来自网络和网友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内容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帮助删除,谢谢合作!

豫ICP备15034738号-1 淘乐网官方微博